【一线捷报】我们的先进电源又成功啦 为卫星互联网赋能!
5月12日上午9时16分,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行云二号01、02号卫星搭载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,太阳翼成功展开,遥测数据正常。在十八所电源产品提供的源源动力下,卫星顺利在轨翱翔。
“行云工程”作为航天科工商业化运作的卫星组网项目,承担着组建天基窄带物联网的任务。此次“行云工程”首发双星的太阳翼整机研制任务由十八所商业航天专业部负责。面向航天技术商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,专业部根据任务的商业特点,为卫星打造了高性价比的太阳翼翅膀,采用高效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作为发电单元,确保卫星在轨持续不断的能源供给。
同时,面对商业航天对产品轻量化和低成本的双重指标压力,项目团队采用了新型辅助支撑配合单火工品解锁太阳翼的方案。新型太阳翼技术在鉴定过程中经过验收级、准鉴定级到鉴定级试验的层层考核,确保产品万无一失,在控制了太阳翼研制成本的同时,也降低了产品重量,推进了商业航天产品低成本和轻量化的方向。
早在今年3月,国内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,为全面推动航天发射任务执行,“行云工程”在英雄城市武汉吹响了任务集结号。提前组建完毕的快舟火箭和行云卫星联合试验队共计130余名试验队员分两批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开展发射准备工作。当时,研究所接到总体单位通知,要求所有试验队员于嘉峪关集结,统一安排隔离14天后开始试验任务。
为确保任务顺利进行,商业航天专业部黄洪昌、顾军等人组成太阳翼保驾小分队勇敢冲锋前去保驾。由于疫情期间航班大幅减少,队伍预定的航班多次被取消,小分队便由天津飞往西安入住指定隔离酒店,第二天由西安飞嘉峪关再乘大巴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指定隔离营房。经过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后,试验队员又迅速转入紧张有序的发射场测试工作,与“行云人”齐心奋斗,与“武汉人”并肩作战。
在基地隔离期间,队员们时刻紧盯任务目标,在“行云工程”β阶段任务启动的第一时间,展开下一阶段卫星任务能源系统配套的争取工作。目前,团队已经完成项目择优前的准备工作。
十八所始终不忘发展电能源事业的初心使命,一步一个脚印践行“先进电源服务国防、绿色能源造福社会”的铮铮誓言。未来,电源人将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灵活的举措布局新兴的商业航天市场,在发展电能源事业的征程中不断前进。(十八所 供稿)